2023
17
ESG观察2023/7/17 12:57:28
6月13日,在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上,毕马威中国分享了《英国企业在中国氢能和燃料电池市场的未来机遇》《新型储能助力能源转型》《智能电网:通过科技投资推动减碳》三份报告,低碳转型路径和发展、气候投融资、碳交易、碳金融等话题成为探讨热点。
科技创新助力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在“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之下,ESG正成为优秀企业的新标杆,成为全社会对企业价值新的评估标准。
“目前,ESG已成为资本市场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考量。从全球范围来看,许多企业和行业的绿色转型与绿色投资者的推动密不可分,已有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和投资者将ESG纳入投资决策考量中,以筛选投资企业。”毕马威中国ESG报告与鉴证主管合伙人朱文伟表示,中国目前的ESG投资虽高速发展,但仍处于初期,和发达国家的市场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要想发展中国ESG投资市场,积极的政策、有效的ESG评级和正确的ESG投资指引等因素不可或缺。
全球的ESG监管框架与信息披露标准持续快速发展,强制性的ESG信息披露对于中国企业提出了新要求。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预计将于本月发布两项可持续披露准则《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和《气候相关披露》的正式稿。而早在准则草案的意见征询阶段,中国财政部就明确表达了对ISSB制定一套全球化可持续披露准则的支持。
“中国企业应该尽早做好披露准备,加强内部ESG数据的收集、管理和监控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企业还应参考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加强ESG指标的测量和报告方法的建立。”朱文伟认为,在意见征询阶段,中国证监会表达了对准则“包容性”和“中立性”的担忧,特别是缺乏针对新兴市场和中小企业的差异化安排,因此将以何种方式和强度推进ISSB准则是目前关注的问题,但对于中国ESG发展来说这会是一波新高潮。
从ESG角度来评价企业价值,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指标?
毕马威中国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总监肖红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共识,企业所面临的外部性正在迅速被内部化,已经生效或即将出台的碳排放相关税收或定价等监管措施,以及迅速变化的市场动态,包括资源短缺、或逐渐提升的相关方压力等,都促使企业越来越多的主动衡量、评估和管理其为环境和社会以及为股东所创造或减少的价值。
肖红认为,从ESG角度来评价企业价值,在评价指标设置上,应侧重于与企业所在行业相关的长期可持续性因素、对企业财务绩效有重大影响的因素,以及传统财务分析中研究不足的因素,包括考察企业在认识可持续性相关问题的证据,以及有哪些迹象表明企业实施了解决ESG问题的战略。
目前,境外市场已形成了涵盖ESG信息披露标准、ESG评估评级方法和ESG投资实践三位一体的ESG体系。在“双碳”政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ESG评价体系建设以完善ESG信息披露标准为起点,正在逐步有序推进。
目前,在A股市场建议企业自愿披露ESG信息的大背景下,以央企为首,每年发布年度ESG报告的企业数量逐年上升。推进中国ESG体系建设,提升中国企业ESG实践和绩效,是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重要实践。在ESG评级方面,相关的研究机构不断增加,正处于“遍地开花”的快速发展期,开展ESG评级、建立ESG指数、促进了ESG信息的传递和应用,也为ESG投资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活跃度。
朱文伟表示,ESG评价体系总体来说在国内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的阶段,在数据库建设、评估内容、评级指标、评级方法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在此次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中国企业的优秀实践案例以及整个价值链上的参与方对于统一ESG标准及评价体系的需求,我们建议可以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特殊性,构建出适合中国本土化的ESG评价体系。中国ESG体系建设需要在引导ESG投资、完善ESG信息披露政策、建议统一的ESG评级标准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提升ESG实践能力和水平,加快构建ESG生态。”朱文伟说。
肖红进一步指出,ESG不是一项成本投入,而是长期价值创造的关键抓手和核心动力,企业应当将可持续嵌入其战略和实践,主动识别和报告组织在整个供应链/产品中如何影响利益相关者;通过识别和量化重要的外部因素,评估企业的“真实”收益;通过分析暴露于环境和社会外部性内部化的压力,了解未来风险收益;将ESG的外部性和行动量化并货币化,融入战略规划和决策中,构建行之有效的ESG战略。
朱文伟也提醒,为了增进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并有效防范“漂绿”的风险,ESG信息披露需要达到与财务信息相同的质量和严格程度,并接受相同程度的审查,这意味着企业需要通过应用类似于财务报告所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框架来提高ESG数据质量。
为了有效识别“漂绿”行为,应搭建系统性的ESG投资框架和工具,围绕不同资产类别及细分行业建立相应ESG量化评估标准,用于投资组合的价值评估。ESG数据的全面性和可获取性是保障ESG量化评估的重要基础,投资机构可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和合作渠道,获取ESG数据、搭建ESG数据库,持续优化迭代ESG评估工具。
朱文伟建议,一方面,企业应避免因不恰当的宣传和披露造成的非故意性“漂绿”所带来的企业内部经营风险。对此,企业应制定明确的ESG披露的路径和管理办法,以确保可持续发展原则融入日常的企业经营活动,并且有系统地复核和报告;另一方面,投资者应避免因企业“漂绿”行为而带来的投资性风险。为有效识别“漂绿”行为,机构投资者应搭建系统性的ESG投资框架和工具,围绕不同资产类别及细分行业建立相应ESG量化评估标准,用于投资组合的价值评估。